-
简介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的...
-
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出自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存词600多首。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该书成书于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去世之后,自宋代起就有许多种版本流行,...
-
方法/步骤 1 首先在画纸的正上方写标题《辛弃疾》。2 然后在画纸的右上方写小标题“辛弃疾简介”3 之后接着在小标题下面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4 然后在画纸的正中央写小标题“辛弃疾诗词”。5 接下来在小标题下面介绍辛弃疾有代表性的诗词。6 最后在画纸上加上一些和辛弃疾相关的图案和装饰就可以了。注意事项 ...
-
简介 意思是:醉了已不知我是谁谁是我了,不是明月不是白云不是飞鹤。出自南宋辛弃疾《念奴娇·赋雨岩》,原文节选: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译文:不要说过去的事都一无是处,而今我举着酒杯...
-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30]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
-
简介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
-
简介 宋代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原文: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译文: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
-
简介 句意为: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拓展资料:原文: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 (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
-
简介 意思: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出处: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
结合具体“意象”赏析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简介 【赏析】: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赏析 简介 1、原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
-
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 简介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
-
赏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一句名句。简介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原文:竹...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擎”怎么念 简介 “擎”:读音qíng,指的是满怀敬意地向上托举。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之手,描述的是一个人为了寻找自己想寻找得东西,跋山涉水,奔走千里,然而一直没有进展,突然的一个回首,发现,要寻找的东西就在眼前,苦苦追寻后,终于迎来了惊喜,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用心,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人间词话》简介:《...
-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是什么意思 简介 一、”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二、原文: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三、解释: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
-
宋元以来,历代文人名士,达官显贵,在此诗酒唱和,欧阳修、苏轼、米芾、辛弃疾和陆游等,都曾留下许多著名的诗作。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异姿,尽入眼帘。6 多景楼之东的凌云亭,又称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
-
愚公移山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简介 一、通假字1、“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没有。2、“甚矣,汝之不惠。”中“惠”通“慧”,聪慧。 3、“ 始一反焉。”中“反”通“返”,往返。 4、“一厝朔东。”中“厝”通“措”,放置。 5、“指...
-
熹妃传皇城保卫战在哪里 简介 皇城保卫战属于战区活动,封闭服有。1、要通过皇城保卫战,主要的阵容是由5名公主围住1名红色随从,同时在剩下的位置也摆上随从,上下两侧都是这样。2、推荐用公主围住的红色随从,优先为崔莺莺,其次也可以选择宇文,或是李白、辛弃疾、霍去病,之后再是其他红色随从。3、建议把被公主...
-
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名臣房玄龄,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诗人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济南简介 1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
-
原文《怜音赋》出之才府中国传统文化社区,原创作者:摄影师阿乐华灯初上,夜未央歌舞笙箫,古道旁纸醉金迷,秦淮殇墨色生香,皆虚妄月影归人,眼迷惘桂树桥旁,自相望姣月之下,都成双扩展资料:华灯初上的反义词:灯火阑珊灯火阑珊(dēng huǒ lán shān)是一个成语,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1、灯火...
-
李白资料简介 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
吕岩的简介 简介 1、吕岩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
-
北固山最有名的要属“刘备招亲”的甘露寺,北固山的南面就是三国时孙权所建的铁瓮城的城墙,苏东坡、沈括、米芾、陆游、辛弃疾等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诗咏。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中外闻名的甘露寺即建于峰顶。登上...
-
简介 这是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1、全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
-
简介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正文 1 西方不无,着力即差的意思是:西方世界不是没有,但使力就全错了。着力即差是苏轼人生中的最后...
-
苏轼《徙知徐州》文言文什么意思 简介 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
-
写《中秋月》的苏子澹与苏轼是同一个人么 简介 是同一个人。又名《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如下: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