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睡早起再加午睡由于夏天昼长夜短,人们逐渐养成早起晚睡的习惯,午饭后进行午睡是一个良好的补眠方法。特别是夏季中午1点到3点时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且食欲不振,而午饭后胃肠的血液供应量增加,供应到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所以人们总是觉得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于上班族来说,趴桌子午睡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就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分钟。专家提醒,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大脑的血液量减少、呼吸频率减慢、人体的代谢活动相对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醒来之后匆忙去工作或学习,大脑气血不足就会使人感到头晕目眩。

3、冬病夏治轻松告别寒疾冬季最常见的就是寒性疾病。患者多为虚寒性体质,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等。寒气容易在人体内沉积,冬天治疗寒症无异于雨天晒衣服,是很难达到效果的。而夏天的时候,积寒会躲在膀胱经和关节处,则容易被赶出来。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该理论的依据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治疗某些寒性疾病,从而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祛除寒疾的关键是要内服偏温热的饮食同时外散风寒。可以说,夏天赐给了我们排除寒气的自然疗法。在夏季要让身体尽量顺应自然的规律,减少吹空调和吃冷饮的频率。空调吹出的冷气会从皮毛侵入人体,冷饮也会从肠胃而入,这样是不利于排除寒气的。夏季心火最盛,此时多喝温水,适当运动出汗,才可以帮助你治疗寒疾。

5、多进稀食戒生冷进入五月之后,天气炎热、细菌滋生,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同时,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水分流失多,人体的消化功能变差。而在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汤粥类既富于营养又最容易消化。而且汤粥类不仅做法简单,还有助于身体吸收。因此,小满时节除了饮食清淡外,还应该多喝粥、多饮汤。小满节气后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吃冷冻西瓜,冰淇淋等来解暑。虽然能享受暂时的清爽,但却给脾胃造成极大负担。人体胃肠温度一般为36℃,而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食物一般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刺激,就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夏季贪凉易致体内寒湿加重,出现痘痘或脸色苍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