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间对音效的影响理想的发烧听音室应该是按黄金分割比例的尺寸建造。这种发烧级的听音室一般发烧友是享受不到的,通常是吹涡皋陕用厅堂或书房兼作听音室。大型落地式音箱需要较大的房间较高的天花板,聆听距离也要远。如果音箱较大而房间较小,则可能声像好像上了天花板,有时低音也会在天花板上出现,这是房间高度太矮,天花板特强的反射效果造成的。房间的装饰材料及家具对声音的重播也有较大的影响,房间内采用木地板和墙裙,用木越多、木质越好,声音越温暖、厚润,弦乐越柔顺可人。另外,大的听音室中,如果放置杂物较多,如柜、桌椅、地毯、挂毯、窗帘、屏风等等,越乱越靓声。但房间中的装饰、家具主要是调节中高音。如果晚上听音乐,可将灯光调暗,有如剧场开演前,此时听音乐更有气氛,有情调,够味道,心情更舒畅。音箱靠近墙壁时低音能量撞向墙壁再弹回来,与音箱前面的声波汇合,所以低音增强。音箱靠近任何一面墙(后墙、侧墙)或地面都会使低音份量增大,或者反弹回来后形成声波延迟,音色会更靓。音箱越接近墙角,听到的低音越多,但受到的声染也越大,低音越混乱不清。有的厂商在商品说明书中注明,应离后墙和侧墙多远,这时应从厂家给的位置试起。从发烧高手的经验得知,要想得到最佳的低频响应,音箱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应为房间长度的三分之一,若不行,试试房间长度的五分之二,这两个位置还能减少引发驻波。音箱与后墙的距离还影响声场的表现,通常音箱离后墙越远,音场越深。反之,很难营造出深阔的声场,但很多时候厅堂又不允许将音箱放在中间的位置,或离聆听位置近,这时应在墙上作适当的吸声处理,或在音箱后边放吸声柱等。要想听到好声,聆听位置与音箱之间的距离应比2音箱间的距离大些,2只音箱与聆听者之间应成三角形,否则便听不到良好的立体声。2只音箱间距该多远,要看房间大小,2只音箱拉得越开,声场越宽,担也不是越宽越好,否则中间的声像会变得薄弱,不准、不显,甚至消失。两音箱靠得过近,声场太窄。当音箱位置摆得好时,声像定位最佳又有较宽的声场。音箱与聆听者位置的关系还与房间的大小密切相关。房间大,将两音箱拉开些,从在离音箱较远的位置听,这时声音较开扬,这是因为反射声较多、直达声较少。音箱靠近边墙,低音加重。声染最大的位置是后墙的两边墙角,低音最重,不但无音乐味,两侧墙的反射反而影响中场定位。低音应有一定的份量之外,还应注意质量,应厚润、强劲、有力、有弹性,并且清晰可辨。如鼓声不论是单鼓还是群鼓声,都不应混作一团、模糊不清;听女声演唱,低音提琴伴奏也应听出1,3,5等音阶的变化。如果声音混乱,听不清音阶,鼓点间没有间隙,则是声染太重或房间有驻波发生。这一般发生在较小房间或音箱放在长方形房间的短边且未采取吸声处理的房间里。放声系统的效果还受房间的吸声处理影响,所以在音箱摆位前应对房间进行适当的吸声处理,如加吸声柱。若房间未进行任何声学处理,低音渲染严重,听音不清,移动音箱效果也不明显时,现在有一种称作“驻波黑洞”的房间处理配件,见图1,是迷宫设计,能吞噬房间驻波,即可听到较佳的低频响应。
2、音箱摆位的方法音箱摆位的方法一般是,改变音箱与后墙或侧墙的距离来控制低音的质量和份量,以及声场的深阔度。改动音箱与聆听者的位置,以减轻房间谐振的影响。调整聆听高度及音箱内拗角度可改善音色的平衡、结像力和空气感。侧墙反射点挂衰减物可调声,使高、中频更圆滑、细致、甜美,空气感更明显,声场也会得到改善等。
3、“三分一公式”摆位法此法是美国音响杂志《The Absolute Sound》的创办人Harry Pearson先生总结归纳出的一个合理的音箱摆位原则,即使是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核对,结果也会和它相符。摆位方法见图2,首先将音箱从后墙拉出至房间长度的三分一的位置,再将左右两个音箱拉开放在房间宽度的三分一的位置即可,方法非常简单,在比较标准的长方形的房间照此摆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