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二字;根据我国世代相传的农历历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 仲 、季三个部分。秋季分为初【孟】,中秋【仲】,末秋【季】三部分,八月十五在秋季的中间,属于中秋,所以也叫中秋。

3、庭惩罚其砍伐广寒宫的一颗桂树,许诺其如果能将桂树砍倒,便允许其重回天庭为仙,无奈这个桂树,枝蒺玫照秘叶繁茂,并且砍下一斧之后,立刻复合,所以吴刚只能在孤寂冷清的广寒宫,日复一日地这么舌粽苈故砍下去,如果细细的听,八月十五月亮最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月亮上那么沉闷的砍伐声,以及吴刚无尽的哀叹。 最早的关于吴刚折桂的记载是唐朝的《酉阳杂俎》,文中提到:旧 言 月 中 有 桂 , 有 蟾 蜍 。 故 异 书 言 , 月 桂 高 五 丈 , 下 有 一 人 , 常 斫 之 , 树 创 随 合 。 人 姓 吴 名 刚 , 西 河 人 , 学 仙 有 过 , 谪 令 伐 树 。 由于这则传说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所以这个传说也流传甚广,提起月亮,大家都知道出了嫦娥,还有吴刚以及他的桂树。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就是玉兔在月亮上成天捣制仙药,玉兔也是月亮的一个符号之一。

5、中秋的习俗;中秋节在神州大地,五湖四海,影子遍地开花;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也有众多不同的习俗,下面就着重介绍两个习俗,赏月,吃月饼。自古以来,习俗的形成离不开政治的偏爱。这个传说由来已久,并且也广为传诵,经历了明王朝十四朝的积淀,八月十五与家人团圆,吃月饼赏月,这个习俗越发地深入人心。

7、 月饼,有团圆之意,早在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与家人在团圆之夜,一起品尝可口的月饼,是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心灵最好的抚慰。月饼也是一种思念的寄托,中秋之时向亲人馈赠月饼,也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
